Special interview of XinHua-Zhou Li:"Seek endless energy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health"
新华网专访-“李舟:寻找生生不息的能源 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祝贺孙金燕,赵超超文章 "Recent progress of nanogenerators acting as biomedical sensorsin vivo"入选 2020年度高影响力论文 |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团队,总结了基于可降解材料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相关进展。可降解摩擦发电材料从获取来源可分为:基于动物来源的可降解材料、基于植物来源的可降解材料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三种。 |
秋天总是短暂而迷人的,趁着满山的红叶和黄叶未落,趁着秋收的果实还挂在枝头,NBL组师生在11月1日到达神堂峪栈道,赶在第一缕冬风之前进行了秋游活动。 |
美国纳米技术与纳米科学网Nanowerk报道课题组关于"可擦写盲文显示系统"的最新工作,报道题目为"Concept design for a user-powered, refreshable Braille e-book reader for the blind" |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课题组与陈翔宇课题组,以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为高压源,研制了一种基于介质弹性体的盲文显示系统,该系统具有简单轻巧、制作成本低,安全可靠等特点。可构建盲文显示阵列,展示了作为可擦写盲文显示系统的潜力,为设计便携式盲文电子书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思路。该工作被多个公众号及新闻网报道。 |
祝贺NBL课题组曲学铖,石波璟文章"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和介电弹性体的可刷新盲文显示系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 |
祝贺NBL课题组新进3篇ESI高被引和ESI热点文章,目前课题组高被引论文总数14篇,0.1%的热点论文 1篇 |
北京林业大学马明国教授团队、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所李舟研究员课题组与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陈峰研究员合作,基于MXene具有高导电性和高电负性的特性,以纳米纤维素/MXene分散液为液体电极,设计了一种具有高输出性能的可拉伸单电极... |
可植入柔性神经微电极(IFNEs)因其高生物相容性,低弹性模量,出色密封性和稳定性等优势,有助于体内长期稳定性监测,是治疗癫痫,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对IFNEs的功能化电极材料、创新型结构和具体应用进行综述,并分析总结了IFNEs在未来发展中需关注的问题和未来IFNEs的创新发展方向。 |
INEs与生物软组织之间的机械失配是长期植入的关键挑战,因此开发可植入柔性神经电极(IFNEs)一直是研究热点,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李舟研究团队近日综述了IFNEs的研究进展。 |
近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团队通过采用摩擦电极化技术对氧化锌银浆接触处的肖特基势垒进行调节,实现了高灵敏度的紫外光探测。 |
针对长期光动力治疗能源供给的问题,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李舟研究员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樊瑜波教授团队合作发开了一种具有两种不同照射模式,可由患者自主管理的自供电光动力治疗(ts-PDT)系统。 |
开发高性能肖特基传感器一直是研究热点,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李舟研究员团队一直从事肖特基传感器方面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Today等期刊。近日,该团队综述了肖特基接触纳米线传感器研究进展。 |
近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李舟研究员团队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樊瑜波教授团队通过采用摩擦电极化技术对氧化锌银浆接触处的肖特基势垒进行调节,实现了高灵敏度的紫外光探测。 |
开发高性能肖特基传感器一直是研究热点,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李舟研究员团队一直从事肖特基传感器方面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Today等期刊。近日,该团队综述了肖特基接触纳米线传感器研究进展。 |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课题组和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陈占明副教授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科学准确的分析了五种植入式能量收集器件(包括植入式的纳米发电机、生物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内耳蜗电势器件和机械腕表类器件)以及植入式自驱动电子医疗设备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
关于收集人体活动和生理环境能量的研究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人员已经证明植入式能量收集器件可以在体内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并且以此维持设备的运行,实现IME的自驱动化。基于此研究人员开发了各种植入式自驱动电子医疗设备的原型机,例如共生型心脏起搏器、自供电生理传感器等。 |
近日,国家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和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示了2020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人员名单,NBL课题组2020届毕业生赵璐明博士入选,成为继2019年欧阳涵博士之后的第二位博新计划入选者。 |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逐渐成为威胁全世界人类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慢性心血管疾病由于病发时间较短,病人大多数时间都是健康状态,常规心电检测很难捕获心血管突发性的异常,因此很难做到入院监护。随着物联网技术与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发展基于远程医疗的家... |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瑜波教授、王江雪副教授团队通过将摩擦电技术与生物燃料技术相结合,开发了一种能同时收集生物机械能与生物化学能的复合能源收集器,该复合能源收集器包含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与葡萄糖燃料电池(GFC)两个能量收集单元。 |
近日,李舟等研究人员在《Research》上的综述“Nanogenerator-Based Self-Powered Sensors for Wearable and Implantable Electronics”一文对基于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传感器及其在可穿戴和植入式电子器件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 |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的科研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樊瑜波教授团队合作,在InfoMat报道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和电磁发电机(EMG),通过机械能存储技术制备的可穿戴转盘式复合发电机(WRG)。 |
近些年来,随着先进功能材料与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发电机(NG)作为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已经被广泛用作自驱动可穿戴及植入式电子器件。该综述总结了基于NG的自驱动传感器在健康监测、生物传感、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应用,并对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李子刚课题组、王新炜课题组以及中科院纳米能源所李舟课题组合作,基于“手性侧环多肽”体系,实现了“广谱”的侧环驱动多肽自组装,该体系通过环大小、序列、手性中心三种因素协同调控,提供了一种可编程的环肽自组装的全新模式。 |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可穿戴非接触旋转发电机(WRG)用于自驱动电子器件。该装置可以将人类非连续运动的重力势能转换为转子连续旋转的动能。单次外力的瞬时激励可以产生2s的连续电输出。WRG可以集成到商用鞋中,并为电子器件提供稳定而高效的电能。该工作在自驱动可穿戴/便携式电子设备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2020李舟课题组招生简章(纳米能源所)PDF版,下载后,招生简章中的链接可从PDF中直接打开更新内容(更新时间2020.05.11):硕士调剂复试将在一志愿复试完成后进行,课题组招收1-2名硕士调剂生,复试相关基础要求和流程与本规程一志愿... |
2020李舟课题组招生简章(广西大学)PDF版,下载后,招生简章中的链接可从PDF中直接打开更新内容(更新时间2020.05.11):广西大学研究生调剂系统开放时间:5月20日0点,系统关闭时间:5月21日早8点。填写系统时,请大家尽量报考... |
研究开发了一款复合纳米发电机,该装置集转化生物燃料化学能与生物机械能能力于一体,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高能量收集效率,为未来生物体内多种能量的同时收集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
跨越近25年的时间,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科学准确的分析了五种植入式能量收集器件(IEHs)以及植入式自驱动电子医疗器件(SIMEs)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并讨论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可能的解决方案。 该工作可能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且直观的发展思路。 |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对凝胶的性能进行“化繁为简”优化的方法,并得到了一种基于PVA-PEI的弹性水凝胶。该凝胶满足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的严格要求,未来,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文章提出了一种用于大挠度生物力学传感和能量收集的嵌套拱形摩擦电动纳米发电机,可以像俄罗斯套娃一样进行组装,极大地提高了其扩展性并优化了输出性能。这种可嵌套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可用于将来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和机器人触觉感知。 |
研究团队结合硅胶柔性可拉伸特性和PVDF高分子材料压电效应,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特殊波浪形结构的一体化柔性可穿戴新型传感器。该传感器在拉伸状态下,主要表现出压电模式;在垂直接触状态下,主要表现出摩擦电模式。两种模式一体化能够兼顾执行肢体运动监护和信息交互。 |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团队受邀在Wiley新期刊InfoMat上发表综述文章。文章总结了自驱动医疗信息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能量来源、结构设计、电学性能以及应用场景,并讨论了当前自驱动医疗信息传感器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
近日,Materials Views以"化繁为简-基于PVA-PEI复合导电水凝胶的弹性体用于人体细微运动的可拉伸传感"为题报道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工程化水凝胶制备和传感应用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 |
王中林院士和李舟研究员团队与电子科技大学张岩教授合作,通过使用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产生的高压电脉冲调节肖特基势垒高度,实现了单个器件在肖特基接触状态与欧姆状态之间的可逆转变(SOR生物传感器)。 |
北京印刷学院刘儒平与军事医学研究院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力和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共同合作,在微生物单细胞高通量筛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祝贺NBL课题组郑强、石波璟获得2019年北京市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北京印刷学院刘儒平与军事医学研究院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力和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共同合作,在微生物单细胞高通量筛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6批面上资助对拟资助人员名单予以公示,NBL课题组欧阳涵博士获得本次资助。 |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稻穗金黄,大地一片丰收的景象。10月22日上午,NBL课题组师生来到银山塔林景区进行登山秋游活动。 |
2019年10月15日下午,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王双全一行在李舟研究员的引领下现场参观研究所的主要展品,并进行交流座谈。 |
近日,Wiley出版社的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29卷,41期推出特刊,专题介绍纳米能源研究所的研究成果。 |
应李舟研究员邀请,2019年10月15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勋教授到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在406会议室进行精彩的报告,报告题目为《脑肌电信号关联分析》。 |
王中林院士和李舟研究员为本期Special Issue的Guest Editor in Chief. |
祝贺NBL课题组胡宽,李喆文章"基于多肽-Co9S8电容器与TENG的可穿戴系统"在Nano Energy发表 |
应李舟研究员邀请,2019年9月26日上午,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谢曦教授到我所进行学术交流。 |
9月21日上午,2019年“国科大杯”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顺利举办,这标志着为期半年的“国科大杯”创新创业大赛圆满结束。NBL课题组两个项目荣获分项决赛二等奖 |
根据《关于印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北航研字〔2017〕11号),经学院评定、公示,谈溥川同学获得2019年录取博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 |
相关报道:http://www.nsfc.gov.cn/csc/20340/20343/43469/index.html |
近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课题组完成了一种基于三合一复合式发电机的自充电通用式供能模块的研制工作。利用这种自充电通用式供能模块可以实现为多种设备或系统供能的目的。 |
应李舟研究员邀请,2019年8月17日上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Zhi Ping (Gordon) Xu 教授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杜学敏副研究员到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在406教室进行学术报告 |
2019年8月16日下午2:30,NBL课题组在201教室进行以“老师开讲啦”为主题的组会,组内孟建平博士,封红青副研究员,郑强助理研究员,石波璟博士,欧阳涵博士和赵超超博士为新到组新生做了精彩的报告 |
应李舟研究员邀请,2019年8月16日上午,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董大明研究员到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在406教室进行题为《水体污染的激光光谱探测方法—从传感器到智能仿生机器鱼》的报告。 |
这个名为SURGE的项目体现对自然的敬畏,对古典美学精神的追求和对技术革新的认同。设计方案的目标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协同人与自然、文化成为一个整体。 |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报导了NBL课题组最新研究进展。这是今年第三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及其主管杂志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报导NBL课题组的研究进展 |
祝贺邹洋,欧阳涵,李喆在"2019中国材料大会"分别获得青年论坛一等,青年论坛三等奖及优秀墙报三等奖 |
应李舟研究员邀请,2019年7月9日上午,北京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王文思副院长到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在406教室进行题为《低功耗医用神经刺激器研究与能量采集电源管理芯片设计》的报告。 |
祝贺孙金燕,杨安平,赵超超综述纳米发电机体内生物医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 |
NBL课题组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开展肌肉电刺激的最新研究工作在Nano Energy发表 |
祝贺NBL课题组徐伟,刘卓文章"粉末冶金方法制备Ti-10Mo多孔合金促进骨再生"在SCIENCE CHINA Materias发表 |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和李舟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北京市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樊瑜波教授研究团队联合研制了一种仿电鳗的可拉伸发电机(BSNG, bionic stretchable nanogenerator) |
《科技纵览》(月刊)是经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授权的IEEE Spectrum中文版杂志。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主任对“共生型心脏起搏器”进行评论。评论内容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 |
应李舟研究员邀请,2019年6月6日上午,北京化工大学吕永琴教授到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在406教室进行题为《人工抗体的理性设计、构筑及应用》的报告。 |
Scientific American报道课题组“共生型心脏起搏器”工作 |
祝贺赵超超、封红青文章被中国科学基金评选为 "Research Highlight" |
2019年5月24日,第二届全国生物传感、生物芯片与纳米生物技术高端论坛(BBN China 2019)在济南成功召开,NBL课题组师生积极参会并荣获BBN大会优秀青年报告奖、优秀墙报奖。 |
2019-05-17祝贺石波璟、刘卓、郑强“Body-Integrated Self-Powered System forWearable and Implantable Applications“在ACS Nano发表 "Body-Integrated Self-Powered System for Wearable and Imp... |
近日国家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和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示了2019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人员名单,课题组应届博士毕业生欧阳涵同学入选。 |
课题组近期研究成果(Symbiotic cardiacpacemaker.Nat. Commun.10, 1821 (2019))入选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亮点报道 |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和李舟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北京市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和海军军医大学的研究者联合研制了共生型心脏起搏器 |
祝贺NBL课题组欧阳涵、刘卓、石波璟文章“共生型心脏起搏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 |
应李舟研究员邀请,2019年4月9日上午,北京大学郑玉峰教授到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在201教室进行题为《可降解金属研究进展》的报告。 |
文章"压电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向分化"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 上发表。 |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博士后评选及支持办法》文件精神,经学校专家组评审,NBL课题组石波璟博士荣获2018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博士后。 |
祝贺李虎和赵超超同学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的生物可吸收电容器的工作被选为封面文章! |
报告题目:心脏起搏领域最新进展 |
基于TENG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自驱动电刺激器件,并采用前成骨细胞MC3T3-E1进行体外电刺激实验,通过体外实验证明所构建的自驱动电刺激器件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
本文综述了可穿戴与植入式摩擦纳米发电机作为生物机械能收集器件与主动式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课题组招收硕士调剂生1人,限医学、生物、生物医学工程背景,分数参考2018年调剂分数。 |
广西大学-纳米能源研究中心李舟研究员课题组现招收2019年秋季入学申请审核制博士,并接收硕士生源调剂,要求具有医学、生物、生物医学工程、化学、材料、物理、电子、机械等相关专业背景。 |
近日,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完成了对磁铁结构的植入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研制,并将其用于控制载药红细胞在肿瘤部位的特异性释放,以实现高效的在体肿瘤治疗。 |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与王中林院士研究团队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樊瑜波教授研究团队在生物可降解电子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2019年1月16日,北京市科委和北京电视台联合推出二十集系列报道——《创新成果》对自驱动心脏起搏器进行了报道。相关新闻发表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公众号上。 |
近日,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李琳琳研究员与王中林院士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了可降解纳米发电机的可控降解行为,并将其用于组织修复、伤口愈合。 |
12月7至8日,2018年首都科技创新成果推介会(昌平站)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隆重举行,NBL课题组成员曲学铖,蒋东杰向大众讲解以“用心发电”的为主题的前沿科技。 |
本课题组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基本原理,研制出首个能够通过微创手术进入心腔监测心内压的自驱动心内压传感器(SEPS),实现了对心室压与心房压的实时监测,并且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和室颤都能通过SEPS信号被监测 |
依照国科大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要求,经过纳米能源所奖学金评审答辩,NBL课题组欧阳涵同学荣获2018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
本课题组制备了一种可控降解的摩擦起电纳米发电机。通过近红外光的照射,该器件可实现体内外的受控降解。我们进一步将该器件与伤口愈合模型结合,通过施加电信号可加速细胞迁移和增殖,进而加速伤口愈合。 |
2018年10月9日至11日,NBL课题组师生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摩遥感三十二号卫星发射过程、参观基地发展建设情况、学习“两弹一星”精神。 |
2018年9月14日至15日,以“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为主题的“2018年大兴区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念坛公园隆重举行。现场由欧阳涵,曲学铖向大众讲解。 |
我们采用简单浸渍涂覆的方法制备了基于活性炭负载石墨纤维的全固态柔性线型超级电容器(PWSCs)。该PWSCs表现出较高的的能量密度(6.60 W h/kg)、功率密度(253 mW/kg)。 |
2018年9月5日上午,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梁耀斌区长,佛山市科技局薛立伟书记等领导来我所进行访问。 |
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等单位承办的2018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天津青年论坛于2018年8月3日在天津科技工作者之家开幕。 |
2018年07月11日,应我所李舟老师的邀请,武汉大学袁荃教授及国家纳米中心李乐乐研究员来我所406会议室作学术报告 |
本研究利用生物多肽FKK修饰二维材料黑磷,在提高黑磷稳定性的同时,不影响黑磷的生物相容性。三肽FKK能很好的修饰到黑磷纳米片表面,提高黑磷稳定性,使黑磷纳米片的光热性能和荧光性能在生理环境中稳定发挥。 |
时光匆匆,岁月不予,2018年7月的毕业季如期来临。NBL课题组田静静博士和王华英硕士带着丰硕的果实顺利毕业! |
近日在中科院王中林院士,李舟研究员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樊瑜波的指导下,博士江文、李虎和刘卓等利用5种自然来源的可降解材料开发出不同类型的纯天然生物全可吸收摩擦纳米发电机,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 |
近日,在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李舟研究员及北航樊瑜波教授的指导下,江文博士,博士生李虎和刘卓等利用五种自然来源的可降解材料开发出不同类型的纯天然生物全可吸收摩擦纳米发电机。 |
近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在实验中发现并确认了一种新的电对材料的作用方式,可以使材料获得抗菌性能。 |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李子刚课题组、王新炜课题组合作,在α-螺旋多肽自组装新模式及其在储能方面的应用方面取得重要科研进展。 |
我们利用硅纳米线阵列开展单细胞生物力学研究,发现细胞牵引力和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表面的黏着斑生长有密切关系,通过在硅纳米线阵列上添加黏连蛋白,使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作用时间提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杂志《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2017年第四刊,收录关注了实验室关于“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自驱动脉搏传感器”的相关工作进展。 |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课题组招收硕士调剂生人,招生科目为:医学、生物、生物医学工程、物理、化学、材料、... |
2018年2月5日上午,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195项成果荣获2017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2018年1月8日,应李舟研究员的邀请,云南农业大学李成云教授来我所404教室开展了学术研讨 |
2017年12月23日,应我所李舟研究员的邀请,北京印刷学院教授,千人计划专家王慰教授来所做报告 |
2017年12月1日,应我所李舟老师的邀请,国家纳米中心副研究员李素萍老师来我所作了题为“选择性诱导肿瘤血管栓塞的... |
2017年11月22日下午,应我所李舟研究员的邀请,巴黎狄德罗大学Hyacinthe Randriamahazaka教授来我所201会议室做学术报告,报告题为From Interface Engine |
|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死因之一,据统计每年有近两千万人死于该病,幸运的是90%的心... |
Congratulations to the students of Nanoenergy and Biosyst... |
Congratulations to the students of Nanoenergy and Biosyst... |
CCTV: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serve the people |
Congratulations to the students of ZhuoLiu completed the master thesis defense.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党委举办了“信念引领科研党建促进创新”主题演讲比赛。石波璟在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
Implantab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won the gold medal of CAI |
CCTV:Innovative technology to light the future life——Wearable Pulse Sensor |
"The inside story on wearable electronics" Nature December 01, 2015 |
2016-07-18In Vivo Self-Powered Wireless Cardiac Monitoring via Implantab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In Vivo Self-Powered Wireless Cardiac Monitoring via Implantab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
2016-04-07Biodegradab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as a life-time designed implantable power source Biodegradab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as a life-time designed implantable power source |
Implantable Self-Powered Long-Term Nanoenergy Package” Project published |
CCTV:Innovations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nano scientist’s unique skill |
|